读者交流会结束,李德厚给苏亦的书签上名字的时候,还特意对他说,“同学,欢迎学医。”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估计李医生没听说过。
学医是不可能学医的,他根本就不是这一块料。
不然,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学医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
这一场签售会,认识一名省妇幼的阿姨,对于他来说,算是意外之喜了。
至于李德厚,不是一个圈子的,暂时还融不进去。
签售会结束,苏亦很有礼貌的跟苏春芳告别,陈济源见状还有些意外,“你认识人家?”
苏亦摇头,“刚认识。”
陈济源也不多问,“以后有时间多参加一些采风活动,对你是有帮助的。”
苏亦对此不抱啥希望,作协穷得要命,一年到头,也就是那么一两次采风活动,他还在读书,基本上不可能参与其中。
再说,这种混圈子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意义不大,当然,陈济源也是为他好,希望他能够获得一些前辈的提携,毕竟对于他来说,把苏亦介绍进入市作协,已经是能力范围的极限了。
此外,陈济源让苏亦让他来参加这场签售会,也不仅仅是混圈子那么简单,更多是借助李德厚对他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核心思想思想还是写作不能当主业,不要本末倒置,希望李德厚能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陈济源的用心良苦,苏亦能够理解,也很感动,但他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少年人,他的三观已经成熟,不需要陈济源刻意去引导,他已经过了少年懵懂这个阶段了。
当然,闲看云卷云舒,静品花开花落,一直都是他追求的理想状态,不求大富大贵,在海边开一家民宿,养几只猫,画画弹琴写作,然后找一个喜欢的女孩共度一生,人生无憾。
也只是想一想而已了。
前世一直追求这种状态,跌跌撞撞,头碰血流,一事无成。
汗,不追忆前世的失败人生了。
签售会结束,陈济源还有其他活动,难得来一趟宁江,又跟作协的朋友聚在一起,肯定少不了酒局。
陈济源想要带上苏亦,却被他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跟一帮中年大叔混酒局,疯了不成。
不过离开的时候,陈济源还叮嘱苏亦,过几天去省一中报名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看这架势,老陈是打算带他们一块去报道啊?
要不要这么贴心?
离开新华书店,苏亦再次投入热火朝天摆摊事业之中。
奶茶店的各种证件弄不下来,未来一个月内,都只能摆摊。
培训一周之后,薛丹宁也返回椰城。
22号下午,苏亦也要返回苏家村,宁江分店的事情,他就交给吴津南他们三个负责,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店他就当作加盟商来处理,日常管理不会介入,让这个三个家伙来弄,权当作练兵。
反正就是摆摊,这几个家伙一直能够坚持下去,就相当难得了。
要知道,再过一周,宁江一中也要开学,到时候谢金泽去两院附中,就剩下李海鹏跟吴津南两个家伙,他们想要继续介入奶茶店的管理,就必须要每天都需要过来这边,反正一中允许走读,对学生的管理没有那么严苛。
而且,有了事业之后,说不定也是好事,至少不会乱搞其他事情。
前世,李海鹏这个家伙大二就辍学,谢金泽复读,最终也就考了一个三本,这一世,有他兜底,再差估计不会差到哪里去。
唯一需要叮嘱的就是,有了点钱之外,不要当渣男,此外也学会兼顾学习与兼职两者的关系。
当然,这个方面苏亦也在尝试,也不定做好,也没法太过于苛求几个家伙。
把宁江分店这边的事情安顿好了以后,苏亦才返回黄塘镇。
别听他离开之前说了那么多,吴津南几个家伙也各种保证,其实,他对这帮家伙能不能成事,能不能弄好这个店,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其实也没底,只能边走边看,随时矫正。
尼玛,当保姆,真心累。
其实,从时间效率来说,苏亦直接从宁江返回椰城是最合适的。
然而,去省一中报名的前一天,还是需要回一趟苏家村,没法子,中考之前母亲去文庙祭拜,现在考了一个市状元,必须要本人回来还愿。
这玩意,信则有不信则无。
以前苏亦是不信的,现在嘛,不信也得信,人也对未知的事物心存敬畏。
也不需要杀鸡宰羊,就是一个简单的祭拜仪式,找了一下庙祝,还有他老爷子来弄,具体如何弄,苏亦也搞不定,反正村子的红白喜事都会找老爷子来主持,类似于执宾先生,也不太像。
反正,老爷子毛笔字最好,红白喜事都需要写对联,各种场合都不离开老爷子就对了,谁让他是苏家村老一辈人之中学历最高的存在呢。
七十年代的大专生,还是很稀罕的。
还愿的事情结束,第二天,苏亦才去省一中报道。
他们23号下午军训,22号一天的报到时间。
苏亦原本打算自己去报道,老爷子不让,必须让他老子苏运成陪同。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这段时间他不断的在外面跑,都不知道去了多少趟椰城,这事,家里都清楚。
可偏偏报道这一天,却不让他瞎跑,必须要有家长陪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学姐,我是个正经人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学姐,我是个正经人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