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在他们眼中,去学校报道属于大事,需要仪式感,必须要郑重对待。
所以这一天,他老子也难得穿上新衣服,白衬衫黑西裤配上皮鞋都是全新的,就跟过年一样。
用他的话来说,难得去一趟省城,省一中又是全省最好的中学,学生家里多数是有钱人,不能给他丢人。
看着他高兴的模样,苏亦也不再说什么。
前世,能够让自家老子为他高兴的时刻,真不多。
虽然时常抱怨自家老子没啥出息,但内心之中对于父母他也充满惭愧,在童年时代,吃尽了苦头,然而,真正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能力反哺家中。
虽然不至于啃老,但也是一事无成。
空读了那么多书,有啥用。
22号,苏亦一大清早就跟老爸苏运成乘坐村子改装的三蹦子摩托车赶到黄塘中学校门外集合。
实际上,他们不是最早的,有人比他还早,班主任陈济源早早就等候在校门外,见到他们父子俩出现,还朝着他们招手。
“陈老师好。”
“陈老师幸苦了。”
打完招呼,苏运成就给陈济源递烟,然后两人闲聊起来。
班主任跟学生家长之间,共同话题自然就是学生了。
苏运成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处理得并不差。
看着他满是感激地拽着陈济源的手,苏亦都有一种错觉,这老子当的真不赖。
似乎上一次分班考试把他送到黄塘中学连早餐不给他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没一会,何静娴也来了,陪同过来的,还有她爸爸。
这是,苏亦第一次见到何静娴的父亲,个子不高,偏廋,难怪何家兄弟姐妹三个,个子都偏小,总算找到原因了。
更让苏亦意外的是,对方竟然也是黄塘二小的老师。
这就是巧合了。
然后就是吴晋南以及李超贤,他俩也都是爸爸送过来的。
苏亦跟吴晋南不熟,对于他父亲更不熟了,不过这家伙竟然农场的,以前真不知道呢。
四个学生,四个家长,外加陈济源一个老师,大家一块去椰城报道。
分班考试过后,他们四个又见面了。
这一次,除了两位老师,还多几个家长。
李超贤的父亲有车,又跟吴晋南一块去省民中报道,因此他们同一辆车子。
而且这车还是新买的。
估计是自己儿子考上省民中之后,李老师高兴,也奖励自己一辆小轿车。
更加让苏亦意外的是,陈济源也有车,难怪前两天签售会他特意叮嘱自己去省一中报道,一定要告诉他,原来是这回事。
兴趣是察觉到苏亦的疑惑,陈济源解释道,“前几年就考的驾照,不过这些年一直都在黄塘中学没机会用车,也就没买了,这车是借的。”
苏亦感慨,“陈老师幸苦了。”
老陈这一波,确实用心良苦了。
遇到这样的老师,何其有幸。
前世,要不是自己被仙人跳,估计也能够享受这种待遇吧。
苏亦跟何静娴去的是省一中,自然就会跟陈济源则同一辆车子。
班主任陈济源开的是一辆卡罗拉,而李超贤的父亲则开了一辆轩逸,半斤八两,势均力敌,不愧是黄塘中学初中年级两大语文教师,连选轿车的品味也都差不多。
实际上,双方并不在一个学校。
但因为某种奇怪的关系,李超贤的父亲李明远希望自家儿子以后去椰城读书,可以跟苏亦他们多多走动,保持联系,互相促进,因此,打算一块去报道。
对此,他们四人都乐见其成。
苏亦不介意跟省民中这两位多走动,因为本来就认识,再加上吴晋南还对何静娴贼心不死,怎么可能会反对。
至于何静娴,她反不反对不知道,她父亲还是很支持的。
自家一个闺女,在椰城人生地不熟,多一个同学多一份照顾。
说实话,这姑娘最终选择省一中,拒绝宁江一中的要求,也出乎苏亦的意料。
难不成因为蝴蝶效应,使得她拿到黄塘中学的一万块奖金,开始有底气拒绝宁江一中?
何静娴不说,他也没问。
反正他考上省一中的那一刻,身边的所有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了。
全体到齐,两辆车同时出发。
何静娴是唯一一个姑娘,坐副驾驶,苏亦跟两位家长坐后座。
自家孩子都考上省一中,又是同班同学,再加上职业相同,两位家长谈性十足,苏亦插不上话,只能装晕车。
两个小时以后,两辆车子一同到达省一中。
都是中学老师,李明远也想趁此机会到省一中逛一逛,就陪同苏亦他们先到这边报道。
这一天,省一中校门外,车辆太多,过于拥堵,人山人海算不上,但绝对算是车水马龙。
这是在黄塘中学报道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在黄塘中学校门外,也有可能会有拥堵,但造成拥堵只有三蹦子,不可能有小轿车,省一中却不一样,在校门附近根本就没有停车位,没法子,两个老师先把大家放下来再去找停车位。
最终还是苏亦跑去自家书吧门前,把各种活动广告牌挪开,才找到停车位。
这样一来,茶言茶语书吧这边也都知道苏亦今天要回省一中报道了。
短暂打招呼之后,苏亦也不没有过多停留,跟随着大部队返回省一中。
路上,苏运成望向苏亦,感慨道,“幸好有陈老师开车带我们过来,不然就丢脸了。”
苏亦疑惑,“有啥好丢脸的?”
苏运成说道,“咱们没有车,这边有钱人那么多,要是咱们坐公交车过来,会被看扁的,不利于你们融入新的环境。”
这话竟然引起旁边何静娴的父亲共鸣,后者竟然连连点头。
苏亦承认他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却也不能这就是正确的。
省一中那么多学生,从下面市县考上来的学生也不少,甚至还有贫困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不可能每一位都乘坐汽车过来报道。
然而,人是会被环境裹挟的。
省一中家庭好的学生太多了,没法子,谁让它的择校生比例高达30%呢。
这是谁都没法否认的。
按照苏亦前世敏感的性子,初来报道,见到这一幕,他肯定会自卑的。
别说来省一中,就算到市三中报道,他都隐约有种自卑感,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农村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总是格格不入。
其实,不说他,就连何静娴也有这种拘束感。
不说其他的,仅仅是从穿衣打扮来说,他们就跟大多数城里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算穿着一样,气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差距。
如果心态不好,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的融入新的环境。
从这一点来说,两位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陈济源这个初中班主任,真的是良苦用心了。
喜欢学姐,我是个正经人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学姐,我是个正经人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