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此行的目的,并非解决汴州的问题,汴州不过是辽东一个小小的州府而已。
整个辽东,所有州府内部化雪。
然后主要的干道。
完成基础的清理。
只要食盐够多,完成这些任务,不过是时间问题,不光是兵丁。
在得到行政权之后。
就可以直接安排百姓参与劳作。
以工代赈。
基本上只要朱成派副官去沟通,就能很轻易的得到行政权,毕竟现在的情况……
完全是大烂摊子啊。
有人愿意接手。
通判又怎么会拒绝呢?
就这样。
朱成一个个州府的走过去,最终,来到此行的目的地——
——海州府。
海州府。
辽东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州府之一。
也是辽东镇抚司所在,绝对意义上的边疆重城,朱成曾经想要创立造船司的州府。
比较靠海嘛。
当时是海州府和凉州府二选一,然后造船司最终坐落在汉中府……
来到海州府。
朱成就没有直接让副官去索要行政权了,那位封疆大吏——李东升。
就在海州府。
海州府知府、兼任辽东镇抚司指挥使,总兵。
李东升各种各样的官职叠在一起。
足足有一长串。
这就是封疆大吏,行政、兵权、税收一把抓的海外天子,毕竟如果不集权。
封疆大吏对边疆的掌控就会变弱。
这是对于边疆安宁的妥协。
……
朱成一行人直奔李东升的所在。
李东升自然早早就得到消息,对于朱成的到来扫榻相迎,可看到朱成随行的几位人员后,李东升微微皱起眉头。
从着装上来看……
三名商贾?
这就算了,康王殿下愿意携带商贾充当幕僚,李东升也不愿意过多干涉。
后面还有几名明显是将官的角色?
什么情况!?
康王殿下领兵来了??
李东升一脸懵逼。
李东升并不知道,朱元璋准备如何处理辽东的窘境,他同时报备了大雪和鞑靼、瓦剌的异动。
前几天刚刚收到让清点粮草的命令。
李东升一惊。
然后蓝春、徐辉祖各自率领几万人马来到海州府,李东升更感觉到不对劲。
如今朱成前来,竟然还有将官随行。
李东升明白过来了。
——陛下是要对鞑靼和瓦剌动兵啊!!
这……
陛下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当务之急是让整个辽东安定下来啊,征讨鞑靼和瓦剌并不急于一时。
只要让辽东安稳。
那么鞑靼和瓦剌,自然也就不会异动。
领兵前来是什么意思?
在冬天和鞑靼、瓦剌硬碰硬??
身为辽东的封疆大吏,李东升自然明白其中利弊,所以他更难以理解朱元璋的行径。
如果朱元璋在他面前,那李东升一定要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上……
李东升不知道,朱元璋还真就在他面前。
按照常理来说。
李东升的级别,不应该不认识朱元璋,但辽东区域,还有些特殊。
辽东沐王化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
当时为了辽东稳定。
选择让李东升担任封疆大吏,是因为李东升原本就在辽东非常有名望。
身为汉人,在元朝手底下做事。
关键时刻。
归降大明。
中心、能力都无可挑剔。
这就意味着。
李东升实际上并没有见过朱元璋,他是元朝一系的将官,他虽然面圣过。
但只匆匆的见过一面而已。
而且古时候。
面见君王,需要低着头。
——仰面视君,有意刺王杀驾。
斩立决。
就算见过那面的时候,李东升也是全程低着头,根本不敢看朱元璋的脸。
当时的李东升。
还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呢,直到见面后,李东升才得到封疆大吏的安排。
而且现在……
朱元璋、蓝玉、徐达三人穿着商贾的衣服,颠颠的跟在朱成身后。
打死李东升也不相信。
这人是朱元璋啊。
“额,康王殿下,可是有带兵前来?”
李东升吞吞吐吐后问道。
“嗯,本殿自领15万精兵来到海州府。”
朱成点了点头。
咯噔——
李东升只感觉自己一颗心猛地一沉,果然,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还是发生了。
对于自己奏折禀告的世间,朱元璋选择直接派人来武力镇压鞑靼和瓦剌??
这看似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法。
可实则不然。
一切的问题。
都在一个字。
——雪。
瓦剌和鞑靼之所以敢将在边疆异动,就是因为整个辽东受到大雪侵袭。
导致辽东自危,给鞑靼和瓦剌信心。
这个自危的原因之一,就是整个辽东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辽东土地贫瘠。
推广三种主粮时间还很短,由于才沐王化的原因,朝廷的政令在北方推广速度并不如南方那么迅捷。
改种率也并不高。
如今交通要道封锁。
加上天寒地冻,百姓冻饿交加。
在这种情况下。
前前后后来了20万军队,这不是让本就粮食短缺的辽东,变得更加缺粮吗!?
这不是来捣乱吗!?
蓝春、徐辉祖还好,他们是就近调兵,辎重跟上的不少,短时间内能自给自足。
可是……
朱成远道而来,15万兵士这么快就来到海州府。
李东升不信朱成带足辎重。
“敢问康王殿下,军队随行的粮食带的足够吗?”
李东升强忍着质问的念头,开口询问道。
“足够。”
朱成平淡的说道。
这句话。
倒是让李东升稍微松一口气,可是还不等李东升这口气松完,朱成补充说道。
“足够半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