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记起来一点。”老者也点头。
年轻知县点头,不久后就离开。而他用老者的办法,竟然加快了不少速度,原本定期要耗费小半年的工期,结果两个多月就差不多了。
而这段时间,年轻知县和老者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他总是能在老人这里,听到不少的新奇东西。
直到这一天。
总是自信满怀,斗志昂扬的知县,第一次犯了难。
“到了种地的时候了,可前几个月暴雨,把地里的粮食都毁了不少,今年好些百姓连口吃的都吃不上,更不要提种地,好些家里人也没留种子。”
“可惜,朝廷设立的广惠仓、广平仓,虽然有着赈灾抚民的义务,但大部分都形同虚设,这段时间,本官专打压县里的那些趁机高涨价格的富户,但却于事无补。”
“这一县之地都如此,那一州之地,乃至我大宋全国之地又如何?”
“大宋,沉疴积弊久矣!”
年轻的王介甫,第一次对着这入眼可见的山河,发出了一声哀叹。
“老丈,我又想到一个办法,想从您这里得到些启发。”
年轻知县转过头,看向一直都没什么表情的老者,连忙问道:“倘若我眼下,将本县库府所存的官粮,以两分利贷给本县百姓,让他们先完成今年的耕种,解决当下难题。”
“来年再将本金和利益,共同还给本县府库!”
“这样一来,今年的艰难局势就可以解决,而百姓也不至于真的饿死,长此以往,朝廷的府库甚至也能充盈。”
“此法简直为富国抚民之法!”
年轻的知县越是说着,就越是兴奋。
他的自信溢于言表,并且根据眼下这一地,联想到了整个大宋的全局。
“对!今年我就要实验一下。倘若可行,未来这个法子,我大宋就全局可用。一年两年,不出十年,我大宋就能国库丰足,三十年之内,大宋定可挥师北伐!”
“只待来日,辽国也要尊我大宋为上国!”
他自信昂扬,对未来满是期望,并且对此毫不犹豫。
而此时。
朱棣却是恍然有所悟,这不就是北宋年间,王介甫变法的一项内容:“青苗法”!
还有……
借……贷……?朱棣突然灵光一现,甚至有种拍大腿的冲动!
青苗法的核心,是在百姓困难,入不敷出的时候,以极其低微的利息,甚至免息借贷钱粮,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而眼下。
他一直在考虑铸币权的发型问题,既然不能通过“赏赐、赈灾、发俸”的方式发行新币。
那么现在……
这个答案似乎就藏在历史之中!
青苗法?
这不就是发行的方式吗?
朱棣只感觉前所未有的激动,甚至,他此刻已经和眼前的“年轻知县”,竟然有种“意气相投”、“互为知音”的感觉。
只是,下一刻。
“办法是好办法,出发点也不错。”
“但是,再好好想想……”
“此事涉及太大,计划不如变化,一着不慎,定然满盘皆输!”
老者的声音,响彻在年轻知县的耳边,也响彻在朱棣的耳边。
震耳欲聋!
无来由的,朱棣从刚才的惊喜中,突然明悟过来。
转而,他便悚然一惊,遍体生寒!
因为……
历史的事实是:青苗法,真的失败了!
喜欢长生从大明开始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长生从大明开始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