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
朱元璋见到朱成迟疑,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在老朱的视角之中。
——就算撒盐化雪,需要的食盐量不少。
可是能解决辽东地区的窘境。
多少都没问题!
朱元璋还打算,以后只要遇到大雪封天,就进行撒盐化雪!!
一点点食盐嘛。
“我准备了600万引食盐,截止到现在,应该用掉了80万引左右吧……”
朱成估算到。
“多多多多多多少!?”
原本一脸毫不在意的朱元璋,听到朱成曝出的数字不由得惊呼出声。
下意识的站起身。
“咚——”
伴随着一声结结实实的响声,老朱的脑袋撞在马车横梁上,疼得老朱龇牙咧嘴。
“陛……老赵,没事吧?”
徐达和蓝玉赶紧过来搀扶。
“多少引??”
朱元璋疼得眯起眼睛,但还是猛地推开搀扶过来的徐达和蓝玉,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朱成身上,死死的盯着后者,想要确定后者口中的数字,是不是听错了。
‘引’并非重量单位。
是朝廷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源于盐钞法,一个商人持有运销许可多少引。
就可以贩卖多少引的盐。
为啥说引并非是重量单位呢,因为历朝历代的引都会变化,是一个不定数。
相当于单位许可量。
还是得换算成‘斤’或者‘石’,才能最终确定盐到底有多少。
那么现在一引盐是多少呢?
——大概250斤。
也就是说,朱成准备了15亿斤的盐,而且在刚刚一天的时间里。
就用掉2亿斤的食盐。
什么概念啊??
大明食盐多采取海制的方法,食盐来自两淮之地,一年大概是350万引。
其余地区,虽然也产一些井盐、岩盐。
但是那数量实在是太稀少。
而且高等级的井盐、岩盐,都不在市面上流通,不是进贡,就是被各地豪强富庶自行享用。
并非市场流通产物。
也就是说。
朱成这次撒盐化雪,打算用掉大明整整2年的盐产量,朱元璋再能接受。
这个数字,未免也太夸张了一些。
“600万引。”
朱成白了朱元璋一眼,重复的说道。
当然。
朱成也知道这个数字有多恐怖,不然朱成也不会在说出这个数字时,自己都有些迟疑。
两年的盐产量这样用掉。
不提盐税的问题。
大明百姓,将会面临无盐可买的局面,盐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绝对的战略物资。
和岛国做生意时,都得少量给的那种。
朱成这一手。
将大明囤积的所有食盐,基本上都扔光了,以至于下个月,市场上的盐。
就得是新盐了。
新盐如果没有……
那就
完蛋了。
“……”
朱元璋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朱成这一手,实在是超出朱元璋的想象。
老朱看向徐达和蓝玉。
这位大明的洪武帝甚至不知道,朱成为何有如此权限,直接将大明的全部食盐掏光。
他都一点不知。
“……”
蓝玉和徐达隐晦的一摊手。
——这事问谁呢?
谁给朱成放的权柄?
左右不是徐达和蓝玉吧,而且别说食盐,朱成从汉中调集15万大军到辽东。
不也是在马车上朱元璋问出来的?
从国库里弄出来亿点食盐,和调军15万相比,那肯定是小事吧!!
君臣眼神一对,无需言语交流,就知道对方心中大概的想法。
但是朱元璋。
也不觉得自己给朱成太多的权柄,有朱成这么能干的皇儿,不给多些权柄。
朱元璋反倒是觉得自己有病。
当然。
食盐和调兵,的确也不能说权力没有超出应有的范畴,一个藩王。
调兵15万,还把朝廷2年的存盐给弄走了。
多少有些不合适。
但是!
这和朱元璋还真没有关系。
这权柄。
并非朱元璋给朱成的,朱成通过股权、投资、自身运营,几乎掌握大明半数盐仓。
其余半数。
朱成也说得上话。
他想要把盐弄过来,完全是商业化的行为而已,朝廷控制盐商。
也不过是用盐引而已。
谁能想到。
有一天,某个商人用某种特殊的手段,将盐引都控制在自己手中??
不可能啊!
朝廷本身也不能允许,只不过朱成用股权、投资等等手段,超出大明法律的界定。
法律具有滞后性。
这点在盐钞法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投资、股权等等概念萌生之下。
单纯的用盐引。
难以达到朝廷想要的控制盐商的目的。
至于调兵?
首先啊。
朱成去辽东讨伐、镇压鞑靼和瓦剌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其次朱成调集的是自己的私军。
军队并不属于朝廷!
藩王在番地具有绝对的自治权,而且享有募兵权,毕竟藩王存在的意义。
就是拱卫京师。
如果没有兵权,拱卫个锤子的京师?
兵权合理。
目的合理。
朱成此举的唯一瑕疵,大概就是没有和朱元璋报备清楚,或许朱成报备了,但是朱元璋没看。
总而言之,就算没有报备。
最多也就是挨骂两句而已。
算上朱成的身份。
甚至能在‘家事’的范畴内解决问题。
没毛病啊。
“……”
朱元璋用手摸着下巴,一脸深思。
——朱成手中权柄所导致的结果,虽然看起来有些过于超出藩王身份。
但细细追究下来。
并无问题。
等等……
现在不是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朱成把大明的食盐全部都用来化雪。
大明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