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听到有人敢质疑自己,且这个声音有些陌生,不由得好奇回头望去,毕竟在张乾的认知之中,自己在大汉的声威应该算是无双了,不应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而来人乃是一个中年人,看起来年岁是不小了,但是却给人一种滑稽搞笑的感觉。
似乎这个人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他人带来欢笑,看到他便会感觉到开心快乐,且他还给人一种温暖和煦的感觉。
可张乾此刻却是眉头微皱,因为张乾在此前并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这个人,且对于这个人的到来,卫青、霍去病两个人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帐外的士卒也没有阻拦,自己这不过才离开军营一天都不到,这发生了什么?自己莫非是来到了一个家的汉军本营?
这一切都是幻境?!
见到张乾有些疑惑,卫青也是介绍道:“这位是东方朔先生,现在任职太中大夫,乃是陛下所派之使者,其任务则是助我们治理着西南之地。”
“他本赋闲在家,于数月前被陛下重启启用,随后便从长安出发,今日早上方才抵达,我们查验了身份,的确是陛下派遣而来的。”
显然,卫青对于这个东方朔态度也是不怎么样。
东方朔?
听到这个名字,张乾脑海中也是浮现出一大片关于他的记录。
毕竟说到汉武帝除了董仲舒、卫青、霍去病、李广、卫子夫这些名人之外还有两位是万万离不开的,且这两位还都带点神话背景。
一位便是那搞了那推恩令的主父偃,不过现在已经死了。
另外一位则是这东方朔。
这东方朔光听名字就应该是一个世外高人,是一个当时大贤,但是更多的他却是以一个诙谐幽默之人的形象出现。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在后世被冠以的乃是文学家、辞赋家。
其实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
当年汉武帝即位后,曾征辟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
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
比如比较著名的典故便是割肉遗妻。
东方朔做常侍郎的时候,汉武帝有一次在伏天赏赐肉给侍从。
然而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却迟迟未来。东方朔便独自拔剑割肉,并对他的同僚们说:“伏天应当早点回家,请允许我接受天子的赏赐。”
随即把肉包好怀揣着离去。
后来太官丞将此事上奏汉武帝。
武帝便问东方朔:“昨天赐肉,你不等诏令下达,就用剑割肉走了,是为什么?”
于是东方朔脱帽跪谢请罪。
汉武帝说:“先生站起来自责吧!”
东方朔再拜说:“东方朔呀!东方朔呀!接受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这是多么无礼呀!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呀!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呀!回家送肉给妻子吃,又是多么仁爱呀!”
汉武帝听罢笑着说:“让先生自责,没想到你竟反过来称赞自己!”
于是又赐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回家送给妻子。
当然,这也就是汉武帝刘彻心胸开阔。
不过后来,这东方朔还是出事了。
他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不以采用,甚至被贬官回乡赋闲去了。
总的来说,东方朔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不过他的政治方略确实被汉武帝所不认同。
毕竟汉武帝重任了董仲舒,霸处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不比秦始皇那般焚书坑儒,但在治国思想上还昔日以儒家为主要核心,而这东方朔所沿的农战强国之际,实际上它的核心却是法家思想。兵家思想。
简单来说。
东方朔认为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却是农耕和作战。
在春秋战国之时,传统的观点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这东方朔的观点则是在戎在农。
怎么说呢,在任何时代,这两件事情定然是重要的。
没有足够的粮食,国则不稳,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国则不安。
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东方朔的观点是若民众用来求取官职和爵位的方法都不是农耕和作战,而是靠花言巧语和空洞无物的说教的话,这就可能会让民众学习奸诈巧舌,不但不能兴国,反而误导了民众。
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教化民众都是要求通过专心务农来得到官职和爵位。
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得到官职也没有爵位。
国家废除空谈,民众朴实而且不放荡,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
且民众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的话,就不会苟且谋求其它事。
民众不苟且谋求其它事,国家的实力就会雄厚,实力雄厚,国家就会强大。
若是国境内的民众以为除了耕、战之外,这官职和爵位还有它法可以得到。
所以那些有才华之人便会有所心思,而专研学习各类文集。
那些社会地位低微的平庸人便去经商、去从事手工业,凭借这种方式来逃避农耕和作战。
能做的事情多了,人心便会乱。
简单来说,东方朔的意思就是百姓就好好种地,好好为国家打仗就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西游:做什么大汉博望侯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西游:做什么大汉博望侯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