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会撤走缓冲地带的兵力,甚至引诱我们主动出击,如此他们才能名正言顺的出兵。”
他的嫡长子拔灼也眼热的参与进来,道:“如此一来岂不是置突厥于不顾,唐人不怕突厥人离心吗?”
夷男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唐人需要在乎突厥人的感受吗?只要大唐强盛,就不怕任何人离心。”
面对父亲这截然不同的态度,拔灼心中无比愤恨,却也不敢表达出来,只是对曳莽更加仇视。
……
定襄城的突厥贵族听说千骑四处出击,袭击薛延陀人,那叫一个高兴。
天可汗没有抛弃我们,派来军队为我们伸张正义了。
李思摩却在私下露出忧愁之意。
他的手下不解,问道:“薛延陀必不敢再跨境侵袭我部,可汗缘何如此?”
李思摩说道:“我现在越来越摸不透天可汗的想法了,如果他想借我突厥逼反薛延陀,就不会在此时插手。”
“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把千骑调了过来,且一来就四处出击,很是异常。”
那属下道:“会不会是大唐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李思摩摇头道:“你对大唐的实力还是不了解啊,打薛延陀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遣一员大将统兵三五万,覆手可灭。”
薛延陀有军队二十余万,换成别的势力说用三五万人消灭如此强大的势力,肯定会被人认为吹牛。
可换成大唐,别人只会认为三五万是不是太看得起薛延陀了。
那属下顿了一下,重重叹了口气道:“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啊。”
这句话最早是千骑放出来的,很快就被天下人说接受,并迅速成为了共识。
这句话对大唐的军心士气提振非常大,相对的,敌人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同样很大。
总之就是,大唐的强大已经深入人心。
那边千骑也收到了转达过来的薛延陀质问,李孝逸给的回复是:
“缓冲地带是大唐圣人所划,不论是突厥军队还是薛延陀军队,都不允许进入,否则视为对大唐天子不尊。”
“不尊天子者,杀。”
一句不尊天子者杀,让夷男感到脊背发寒。
这句话也彻底堵住了薛延陀所有人的嘴巴,其后各部纷纷约束自己的部下,不敢踏入缓冲地带半步。
反而是薛延陀的百姓,都喜欢到这边来。
因为在缓冲地带终于平静下来之后,李孝逸又再次发挥余热,和朝廷派遣到本地的流官合作,在这里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榷场。
榷场可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没有朝廷命令敢私开榷场就是死罪。
但朝廷不能禁止百姓私下交易啊。
所以名义上这里不能叫榷场,是百姓自发形成的交易地点。
之所以要和当地官府合作,是因为朝廷不允许军队经商。
但官府是有资格跑过来收税的,通过收税来变相的管理这个小集市。
至于千骑,这个小集市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只是奉命守护这片缓冲地带,维护朝廷的尊严。
集市在这一片地方,他们提供保护有问题吗?
地方官和当地百姓为了感谢他们,送来牛羊美食犒军有问题吗?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
这个世界上对金钱嗅觉最灵敏的无疑就是商人了,没多久这个小集市就传了出去,很多商人蜂拥而来。
大唐商人在这里出售的是食盐、糖、茶叶、瓷器、布帛等等生活用品。
而边境牧民提供的就是牛羊牲畜,羊毛、狼皮之类的东西。
李孝逸穿着便装在这里闲逛,看着逐渐热闹起来的集市,他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其实比起打仗,他更喜欢这种从无到有建设一方的成就感。
用陈真人的话来说就是,种田。
只是大唐首重军功,他又是家中次子,爵位没有加开国二字。
这种爵位是有代降的,过上几代人就没有了。
甚至运气不好,下一代人就没了。
那种有开国二字的爵位,才能世袭罔替。
不对,放到现在就是,只有加开国的爵位才有资格获得封国。
谁不想给自己弄个封国啊,所以他才应征参军入伍。
关键是,他确实有这方面的才能,大局观特别强。
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圣人、陈真人、他的家族,都在把他往将帅方面培养。
而他也更清楚,一旦他成为合格的将帅,封国之事短期内就和他没关系了。
哪怕他立下再大的功绩都没用,除非他因罪被边缘化。
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分封,受封的依然是部分宗亲和被边缘化的开国勋贵,那些大佬一个都没动。
而那些大佬也都一点不着急。
因为他们知道,朝廷不是不给他们封,而是他们太重要,朝廷离不开他们。
反过来说,一旦朝廷给他们封了国,就意味着离开权力中心了。
对于那些大佬来说,这才是无法容忍的。
至于封国,以他们的功劳想要唾手可得,反而不着急。
在大街上闲逛,看看这种商品,又看看那种商品,还和集市商人闲聊几句了解一下行情。
表现的和一个富家公子哥一般。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茶砖了,看着那一块块用黄纸包裹的茶砖,他不禁感慨道:
“你说陈真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种在咱们那喂猪都不吃的东西,就这么弄成一斤的茶砖,就能换一头羊。”
敬恒言也深以为然的道:“是啊,这就是用不要的老茶烂茶做的,一斤茶三两梗,就这草原人还当宝贝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请大家收藏:(m.miaobigee.com)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